中国凤凰改名土鸡的20个城市
濮阳 —— 澶渊
濮阳位于河南省东北部,冀、鲁、豫三省交界处,属黄河下游冲积平原,地势较平坦,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。濮阳市不大,也很低调,但它是个非常有历史的地方。
濮阳,古称帝丘,光看这个名字就知道不简单。上古时期地处河济平原的濮阳一带,很早就有人类活动,是我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,是黄帝为首的华夏集团与少昊为首的东夷集团活动的交接地带,黄帝与蚩尤的大战就发生在这里。
濮阳之名始于春秋战国时期,因位于濮水北岸而得名。古濮水是“四渎”之一济水的一条分合支流。濮阳在春秋战国时期曾做过卫国都城,是卫国的中心城市。史书记载“秦始皇徙卫君角于野王,置东郡,治濮阳县,蹼水逸其南,故曰濮阳也。”
濮阳周边环绕的水系及濒临黄河的特殊地理位置,也使该地成了一处水路发达的重要交通战略枢纽。尤其是到了战国时期,赵、魏两国迁都之后,濮阳成了卫国连接大梁与邯郸的必经之路。到了秦汉时期,濮阳的地理位置显得更为重要,地处于司隶、冀州、兖州的交界地带,成了控扼三地的交通咽喉。
唐朝时在濮阳置澶州,澶渊县也因避李渊之讳而改名澶水县。到了宋朝,在此设置澶州澶渊郡镇宁节度使。赵匡胤陈桥兵变,建立北宋之时,北方的防御屏障——幽云十六州早已落入契丹辽国之手,辽军骑兵在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上纵横驰骋,这让宋朝的皇帝非常被动,虽然多次努力,但始终未能收复。
宋真宗时,辽国出了一个厉害的萧太后,南下吞并中原的野心毕露。公元1004年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,意图一举灭宋。宋真宗想南逃,在宰相寇准力劝下才放弃逃跑打算,御驾亲征,至澶州督战。澶州是北宋都城开封的北面门户,也是最后的依仗,一旦澶州失守,开封危矣。宋军坚守澶州城,并射杀辽将萧挞览,大挫辽军。而宋军因宋真宗的到来,士气大盛,双方在澶州城僵持不下。最终,宋辽双方议和,史称澶渊之盟。
可能是中国叫阳的城市太多了,也可能是澶渊之盟太过有名,总之还是觉得澶渊二字更有历史韵味。
石家庄 —— 常山
石家庄是河北省会,它位于河北省中南部,是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,是华北平原上的一颗明珠。秦朝时设恒山郡,汉文帝时改名常山。石家庄之名起源于20世纪初期,本来只是获鹿县的一个小村庄,借着京汉铁路实现了崛起,民国时期,石家庄替代获鹿县成了石家市,后来与旁边的休门合并为石门市,1947年石门市解放后被改名为石家庄市,1968年河北进行了省会搬迁,石家庄才一跃成为了省会。
我们看《三国演义》,武将在对阵之前总有自报郡望、姓名的传统,比如说“战神”赵子龙在自报家门时,总会喝道:“某乃常山赵子龙是也!”其气势霸气异常,“常山”之所以名满天下,跟赵子龙有很大的关系。试想一下,如果赵云穿越到今天再自报家门时,该是怎样一副情景:“某乃石家庄赵子龙是也”,实在是没什么震慑的效果。
枣庄 —— 兰陵
枣庄,位于山东省南部,东邻临沂,南接江苏徐州,西抵微山湖东岸,北邻济宁,这里发生过著名的台儿庄大战,更有让敌人闻风丧胆的铁道游击队。
枣庄古称兰陵,由著名大诗人屈原命名,“兰”为圣王之香,陵为高地,故兰陵有“圣地”寓意。战国时,楚国在此设兰陵县,著名儒学大家荀子便曾两度担任兰陵令职务。秦汉时期归属东海郡,西晋在此设兰陵郡,其名称一直沿用到隋朝。兰陵是群英荟萃之地,例如南朝齐、梁两朝的皇室都姓萧,郡望便是兰陵。隋唐之后,兰陵地区先后改名为缯州、峄州,明朝废峄州改属济宁府,又改属兖州府,清朝因袭。1961年,设立枣庄市,管辖原兰陵郡地区。
建国后改名字的呼声很高,群众呼声最高的就是兰陵,但是山东临沂市已经有一个兰陵县了,因为枣树众多,便被以枣庄命名,也被戏称为“中国第二大庄”,第一就是前文提到的石家庄。
之前有个热播电视剧讲兰陵王高长恭,帅气且文武皆备的高长恭深受观众们的喜爱。兰陵王,兰陵是高长恭的封地,王是高长恭的爵位,试想亮相时高喊吾乃枣庄王,其场面实在令人哭笑不得。
黄山 —— 徽州
徽州之名始于宋代,宋宣和三年(1121年),改歙(she)州为徽州。明代时隶属南直隶,清朝时归为江南省。1661年,顺治将江南省拆分为“江南右”与“江南左”,即后来的江苏省、安徽省。康熙六年,改江南右布政使为江苏布政使司,江南左布政使为安徽布政使司。江苏取江宁、苏州二府首字而来,而安徽取安庆、徽州二府首字而来,可见安庆府与徽州府是清代安徽省的核心疆域。
建国后,为了更好地保护、开发和利用黄山风景资源,以黄山为中心,以皖南为重点,发展皖南旅游事业,带动皖南经济发展,于1988年改徽州为黄山。
之所以说,徽州改名为黄山非常失败,主要因为以下几个原因:
1、安徽二字来源于安庆和徽州两个地区的首字组合,现在没有了徽州,黄山市的名称减少了很多优美的历史文化气息。
2、徽派文化的知名度很高,具体包括:新安理学、新安医学、徽派建筑、文房四宝、徽商、徽菜等。改名后,大家已逐渐淡忘了徽派文化,现在大家去旅游,很多人都不知道徽派文化景观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哪里,也不知道黄山市就是以前的徽州,所以其旅游受到了很大影响。
3、黄山市和黄山景区让人傻傻分不清楚。初到黄山市的游客,往往会对当地“黄山市”、“黄山区”、“徽州区”、“黄山风景区”的名称产生混淆,让游客摸不着头脑。记得有个真实案例,一个外地人本来是去黄山出差谈生意,结果被出租车司机拉到了黄山风景区,最后耽误了行程,误了大事。
总之,当初的改名是一次缺乏远见的举动,黄山是一座谁也挪不动的名山,属于自然风光,具有巨大的自然景观价值。而徽州文化具有丰富优异的人文价值,二者一静一动,一文一武,相得益彰。因此,如果改回徽州,对于黄山市,乃至对于整个安徽省都大有益处。
淇县 —— 朝歌
淇县位于河南省鹤壁市,可以说在河南省没什么存在感,但在古代,它却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名字——朝歌,朝歌距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,是商朝都城,我们耳熟能详的商纣王、妲己,以及《封神演义》故事的故事就发生于此。
朝歌作为地名一直沿用到隋朝,后多次改名成为现在的淇县。如今这个人口不足30万的小县,依然保留着很多三千年多年前朝歌的遗址,而朝歌也成为淇县最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符号,或许每个淇县人,都希望自己的家乡有一天能再被世人称为朝歌。